新闻中心

电力需求侧响应显实效

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6月14日发布的《关于印发<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需求响应管理办法>的通知》明确提出,设立电力需求响应专项资金,响应能力大于等于1000千瓦的电力用户可单独参与,也可由负荷聚合商代理参与。削峰响应按2元/千瓦时的标准发放补贴,填谷需求按0.35元/千瓦时的标准发放补贴。

需求侧响应鼓励电力用户根据价格信号或其他激励机制做出响应,改变电力消费习惯和用电行为,从而促进电力供需平衡、保障系统稳定运行。业内人士认为,多地近期深挖需求侧资源,需求侧响应成效明显,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手段,充分发挥需求侧价值。

■多地挖潜需求侧资源

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今年2月发布的《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》明确,要推动电力需求响应市场化建设,并进一步拓宽电力需求响应实施范围,加快推进需求响应市场化建设。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今年3月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现代能源体系规划》进一步明确,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%—5%。

近年来,为保障冬夏供电稳定,包括重庆、广东、河北、贵州、安徽、山东、福建在内的多地先后发文,鼓励实施电力需求侧响应。

5月24日公布的《福建省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(试行)》明确,响应负荷能力在200千瓦及以上的电力用户可作为直接需求用户参与需求响应,也可通过负荷聚合商代理参与。山东省6月7日发布的《2022年全省电力可中断负荷需求响应工作方案》指出,电动汽车充电桩、用户侧储能、虚拟电厂运营商、以及储能运营商可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并获得收益,参与需求响应可分档获得不同容量补偿和能量补偿。

“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,源荷双侧不确定性、随机性特点凸显,消费侧用电负荷呈持续增长态势。为保障能源电力供给安全,需要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、煤电基础保障作用、各类电源和储能的有效支撑作用、需求侧资源的需求响应灵活调节作用。”一位电力行业专家告诉记者。

■各方获益于经济性激励

“今年以来,全社会整体用电增速放缓,加之电价传导机制在全国范围建立,电厂发电积极性较高,因此今夏整体用电应该不会太紧张,需要需求侧响应的天数也不会太长。”九州能源董事长张传名分析,夏季用电高峰时期,往往会出现某一时点一定程度的负荷不足,以前通常采取拉闸限电,后来普遍错峰限电。而用需求侧响应这种经济性手段激励需求侧让电,引导企业主动调整需求,既能解决供需矛盾,又能减少强制性限电给有刚性用电需求的企业造成影响,保障电力系统平稳运行。

用户得到实实在在收益的同时,售电公司通过组织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,同样能获得收益。

张传名介绍,以今年广东的需求侧响应政策为例,售电公司不与固定用户捆绑,动员更多用户共同参与需求侧响应,可增加售电公司的盈利点。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力交易中心的App参与需求侧响应,获得收益。

在中国电科院技术战略中心主任闫华光看来,调动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供需平衡调节,或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,将大大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,促进电力供需平衡。

■市场机制助需求侧价值释放

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,但需求侧响应仍然面临激励力度和补贴额度问题。

对此,上述行业专家表示,现货市场产生丰富的市场价格信号,将为需求响应的实施奠定价格基础,并进一步激发用户参与的积极性。“同时,应注重完善需求响应用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政策机制,丰富市场品种,拓展中小型用户、公共楼宇和居民用户的参与度。”

“具体而言,首先应加强需求响应的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,需要政府、电力用户、电网公司、负荷聚合商、用电设备制造厂家联合发力,规划设计需求响应能力,确立需求响应的地位;其次应持续完善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辅助服务、现货市场等市场机制,推动现货市场与需求响应融合。”闫华光举例,比如持续优化峰谷分时电价机制,根据年度电力负荷特性动态调整峰谷分时电价,积极发挥其对需求响应的激励作用。

“标准化和检验认证体系建设,同样有利于减少需求响应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成本,并实现智能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,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度和满意度。”闫华光表示,另外,提升需求响应数字化支撑能力要依靠新型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。“以互联网为手段,充分融合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提升用户侧需求响应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,实现响应系统决策智能化、执行方式自动化,提升用户无感需求响应参与度。”

来源:中国能源报   作者:杨晓冉

返回列表 打印